概述
1、病程较长,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良性病变。
2、常见症状是出现乳头溢液、乳晕下肿块等。
3、40~60岁女性为好发人群。
4、遵医嘱规律治疗后,可以达到完全治愈。
乳腺导管扩张症(mammary duct ectasia) 是一种病程较长,病变复杂而多样化的慢性乳腺病。该病是由于乳腺导管分泌物异常增多,刺激乳腺导管扩张,使分泌物溢出导管外,从而引发乳腺导管周围浆细胞聚集的非细菌性炎症病变
该病常见于中老年女性,属于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一种乳腺良性疾病,预后较好,但容易反复发作。
流行病学
在乳腺良性疾病中,乳腺导管扩张症占比约为4% ~5%,好发于中老年女性,发病年龄多在40~ 60岁。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发病率有升高的趋势。
病因
目前,导致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推测认为,乳腺导管排泄障碍、细菌感染、血液中激素水平异常都可能导致乳腺导管扩张症,近年来也有文献提出自身免疫功能异常是致病原因之一。
基本病因
导致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因包括乳腺导管排泄障碍、细菌感染、血液激素水平异常、自身免疫功能异常,这些因素可能共同存在,造成乳腺导管扩张症。
乳腺导管排泄障碍
由于乳头发育异常、先天畸形、凹陷等因素,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增生、炎症、损伤等引起导管狭窄、中断或闭塞,导致导管内分泌物逐渐积累,造成乳腺导管扩张。分解产物刺激乳腺周围组织,引起炎症浸润及纤维增生,累及一部分乳腺组织形成肿块。
有些中老年女性由于乳腺导管管壁松弛,肌肉收缩力下降,导管内分泌物无法及时排除而逐渐累积,造成导管扩张,诱发感染。
感染
乳头及乳晕区域皮肤如果发生厌氧菌感染,细菌可以经皮肤侵及皮下,连累到乳腺导管。或在导管阻塞的基础上,管内脱落的上皮细胞和举脂分泌物大景累积,并逸出管壁分解后产生化学物质,引起周围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和抗原反应,引起以浆细胞性为主的炎症。
异常激素刺激
正常情况下,女性血液中雌激素和泌乳素水平处于稳定变化的范围,并随着生理周期呈现规律波动。当血清中泌乳素水平异常增高时,可以刺激到腺导管异常分泌,造成导管扩张,引起到,腺导管扩张症。
诱发因素
创伤
乳晕区外伤、手术等创伤可能诱发乳腺导管周围发生炎症反应,引起乳腺导管扩张症。
吸烟
香烟中的物质可以直接或间接损伤乳腺导管上皮,引起导管分泌物外渗,同时对血液中雌激素水平造成影响,引起体内菌群失调,厌氧菌过度生长,诱发疾病。
药物
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通过影响血液中激素水平,间接诱发疾病。